電熱合金電阻隨溫度的變化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參數,它涉及到材料的選擇,在設計電熱元件時必須考慮這一參數。本試驗方法用于分析制造過程對電阻變化的影響,以達到產品性能的目的。
一、試驗條件
1、用于加熱試樣的加熱爐,其構造能保證在工作范圍內的各要求點試樣和熱電偶保持均勻穩定的溫度,并能從室溫到要求溫度的范圍內對其有效控制,對試樣和熱電偶應做好防護措施,以防止從加熱爐的熱區向冷區直接傳熱。
2、當試樣的電阻低于1OQ時,使用開爾文電橋、電位差計、數字式歐姆安培計或其他儀器測量電阻;當試樣的電阻大于10Q時,可以用惠斯登電橋測量電阻。試樣電阻的測量度為0.1,測量電流應該小到使試樣電阻的變化量不大于0.1。可以通過實驗方法測量或通過試樣表面的功率損耗計算這一電流條件。
二、試驗過程
1、試驗用試樣應該從制造過程剩余的材料中預備,并做成適合在電加熱爐中測量電阻的形狀。當用開爾文電橋、電位差計、數字式電流表或其他儀器測量電阻時,電流導線應該焊接到試樣的末端,這樣在測試過程中通過試樣的電流分布就不會發生變化。電壓導線也應該焊接到試樣的末端,電壓導線與電流導線之間的距離不小于位于兩根電壓導線之間試樣長度的十分之一。
2、當用惠斯登電橋測量電阻時,只需用電流導線,這時導線電阻不能超過試樣電阻的1,并且導線要用與試驗試樣同樣的合金制成。用上面兩種方法測量電阻時,導線的長度不小于加熱爐的加熱區長度并且至少是自身橫向尺寸的50倍,這樣就能避免熱量傳導到加熱爐的較冷部位從而對測試試樣的溫度引起干擾。
3、為了保證試驗試樣放置區域溫度的均勻性,選用一只典型的試樣和熱電偶安放在電加熱爐的加熱區的中心部位,然后將加熱爐加熱到測試溫度并保持該溫度直到達到平衡狀態,接著將該典型試樣在加熱爐中沿著溫度梯度方向移動一段距離,該距離的長度應與安放在該加熱爐中試樣和熱電偶的尺寸相同。該典型試樣移到這一位置的溫度與其在正常位置的溫度差異不能超過10℃。
4、試驗過程的測量電流不宜太大,試樣達到某一溫度(對于Ni—Cr合金,400℃是適宜溫度)時,電阻隨溫度變化產生相對大而均勻的變化。施加某初始測量電流并保持到試樣電阻變得穩定,然后將電流增大40%并保持該值直到電阻再次變得穩定。如果前后兩次電阻的差值大于被測值的0.1%,則表示初始電流太大,應該降低直到上述差值小于0.1%,則該初始電流合適。選為測量電流。
5、當試樣有效的自由表面功率損耗小于0.01W/cm時可以忽略測量電流對電阻測量的影響。將試樣卷繞成線圈,線圈的螺距應大于試樣截面橫向尺寸的5倍,其有效自由表面與直線型試樣相同,為兩個電壓端之間試樣的全部表面積。而當出于節省加熱爐空間的目的將試樣盤繞成螺旋形或向后向前彎曲時,相鄰圈的間隔應小于試樣截面橫向尺寸的5倍,其有效自由表面積為試樣彎曲或盤繞后形成的圓柱體或柱體的外表面積。
6、將試驗試樣放在加熱爐中,把加熱爐的溫度加熱到該合金試樣指定試驗溫度的值,保持這一溫度值直到試樣的電阻趨于穩定(除非由于氧化造成相對慢的變化),然后將加熱爐溫度降至室溫。每隔大約100℃,在溫度和電阻達到穩定時進行一次測量,記錄再次的測量值,再次測量值定義為用正反電流通過試樣后電阻的平均值。這樣做對于消除熱電勢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7、用經標定的熱電偶和電位差計測量溫度,測量度為溫度誤差不超過10℃。
三、數據處理
1、用最終的室溫電阻值作為基數值繪制電阻隨溫度緩慢變化的曲線(UP溫度一電阻曲線),注意曲線圖上兩個連續讀數之間的相對位置。通過分析該曲線得到電阻隨溫度降低的規律,從而正確定義試驗材料的溫度一電阻特性。
四、幾點說明
1、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再現性主要取決于溫度的均勻性,其次取決于降溫的速率。對N i—C r合金而言,溫度降低越快,電阻變化越小。
2、若發現曲線上有不光滑點,應將試樣再次在懷疑的區域內以大約25℃的溫度間隔測量溫度和電阻讀數。
3、本試驗方法的度為±2。
4、試驗偏差無法確定,理由如5.1所述。